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教育类专业

学时:总学时为54学时;学分:3学分

编制单位:教育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

编制时间:2008年3月

最后修订时间:2010年1月14日

一、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课程性质:是教育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教育类各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公共心理学概括了心理学的“一般”(general)知识和“基础”(basic)知识。是学习者获得心理学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其他分支学科或教育类学科所必须夯实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过程、规律,并具备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总体教学目标

《心理学》是教育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心理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能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学习教育类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教育类各专业的基础性通识课程。学好本课程有助于学习者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了解人类的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等,进而为学习其他教育类课程提供参考建议。

四、     教学时间安排

《心理学》教学时间为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占36学时,实践学时占18学时。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如下:

理论教学时间分配表

课题

内容

参考课时

绪论

绪论

3学时

第二单元

认知观

第三章 认知过程

18学时

第四章 认知学习

第五章 智力与创造力

第三单元

情意观

第六章 情绪情感与学生发展

8学时

第七章 意志与学生发展

第四单元

人格观

第八章 人格差异与学生发展

7学时

第九章 气质与性格

第十章 人格教育

合计

36学时

实践教学时间分配表

课题

内容

参考课时

第二单元

认知观

演示实验:知觉的特征

1学时

课堂实验:短时记忆容量、记忆的误差、记忆的序列位置效应

1学时

课堂实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学时

学生授课、评课:知识的学习

1学时

观摩课:理解注意特点、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如何促进知识学习的教学

2学时

访谈:大学该如何学习(课外)

2学时

实验:精制加工的训练实验

1学时

课堂训练:创造性思维

1学时

第三单元

情意观

角色扮演:体会情绪情感的特点

团体心理活动:理性情绪的调节

2学时

负重越野对抗赛、负重爬楼梯对抗赛课外小组训练:学习培养意志力的方法

影视观摩:学习他人的意志力

3学时

第四单元

人格观

心理测验:气质测验

1学时

自我剖析:心理陈述报告,全面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课外)

2学时

合计

18学时

五、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绪论 (3学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记忆:“心理”、“心理学”等概念。

2、理解:心理的本质、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以及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三大流派。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方法目标

领会学习心理学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心理学概述;

2、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三)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1)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的简要历史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理解:心理学的对象以及任务;

3)掌握:心理的本质。

2、重点、难点:

1)重点:心理学的含义、对象以及任务;

2)难点:心理学的本质。

(四)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自学法

(五)讨论、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讨论题:1、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

2、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作业: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单元 人性观

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这两章的内容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学习者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本课程总的教学时间有限;我校的培养目标是具备非常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生等原因。第一单元列为自学内容,并不列为考查或考试范围。

因此,对于此单元主要是学生自学。

第二单元 认知观

第三章 认知过程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记忆: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基本概念;

2、理解:注意的特征、感知觉的一般规律、记忆的一般过程、记忆的类型、思维的类型、思维的一般规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等;

3、运用:注意的发展特点、感知觉的发展特点、感知觉的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4、分析: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情感目标

激发起学生了解自己认知过程的兴趣

方法目标

掌握分析认知过程的方法,学会建立知识点间的结构网络图

(二)教学内容

1、注意

(1)注意及其种类;

(2)注意的特征;

(3)注意的发展。

2、感知觉

(1)感知觉的含义;

(2)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3)感知觉的发展;

(4)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3、记忆

(1)记忆的含义;

(2)记忆的一般过程;

(3)记忆的信息加工;

(4)记忆的发展;

(5)记忆规律在教学中运用。

4、思维

(1)思维的含义;

(2)思维的类型;

(3)思维的一般规律;

(4)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1)理解:理解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基本概念。

2)掌握:掌握注意的特征、感知觉的一般规律、记忆的一般过程、记忆的类型、思维的类型、思维的一般规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等。

3)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注意规律、感知觉规律、记忆规律和思维规律;

4)分析: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2、重点、难点:

(1)重点:注意的特点、感知觉规律、记忆规律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难点: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四)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和测验法。

(五)讨论、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讨论题: 1、你是如何理解感觉这一概念的?如果没有感觉,你的世界会变成

什么样子?

2、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怎样?请列举日常生活现象说明对象与

背景的关系。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想一想知觉的恒常性是怎样产生的?知觉的恒常性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

3、如何根据本章的有关原理提高记忆效率?

4、结合平时经验,谈谈有哪些因素影响问题解决

作业: 1、注意的品质有哪些,谈谈注意品质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感知的特征有哪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感知觉规律?

3、儿童观察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样的?如何根据儿童观察特点对其进行观察力训练?

4、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记忆规律?

5、简述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特点开展教学?

实践: 1、演示实验:知觉特性

2、课堂实验:短时记忆、记忆误差

3、听课:分析教师如果利用学生注意特点、感知规律、记忆特点组

织教学?

第四章 认知学习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记忆:知识、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元认知策略、迁移等基本概念;

2、理解: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学习的阶段、学习策略的成分和迁移的理论;

3、运用:促进知识学习的教学、学习策略的教学和促进迁移的教学;

4、分析:迁移理论。

情感目标:

激发起学生对教学的兴趣

方法目标

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

(二)教学内容

1、知识与知识学习

(1)知识及其分类;

(2)知识的学习过程。

2、学习策略

(1)学习策略的含义;

(2)学习策略的成分;

(3)学习策略的教学。

3、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1)什么是迁移;

(2)迁移理论;

(3)促进迁移的教学。

(三)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1)了解:了解知识及其分类、早期迁移理论、迁移及其分类等。

2)理解: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和阶段、学习策略的类型等;

3)运用:促进知识学习的教学、学习策略的教学和促进迁移的教学;、应用

4)分析:迁移理论。

2、重点、难点:

(1)重点:知识学习的阶段、学习策略的成分;

(2)难点:促进知识学习的教学、学习策略的教学和促进迁移的教学。

(四)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模拟、观摩课、课后访谈、自学法

(五)讨论、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讨论题:1、结合的实际情况,谈谈怎么促进知识学习的教学?

2、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异同?大学该如何学习?

3、如何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作业: 1、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是什么?

2、简述迈克尔的学习策略的成分学说。

3、如何在教学过程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

实践: 1、到中小学听课或影视观摩课

2、学生讲课、评课

3、采访一名老师或高年级的同学,听听他们盈禾国际娱乐城“大学如何学习”的建议。

第五章 智力与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记忆:智力、智商、离差智商、创造力等基本概念。

2、理解:斯滕伯格三元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测验、智力发展的特点、影响创造力的因素等。

3、运用: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智力开发、创造力的培养

4、分析: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方法目标

理解智力开发和创造力培养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智力与智力开发

(1)智力与智力理论;

(2)智力测验;

(3)智力发展的一般规律;

(4)智力的开发。

2、创造力与创造力培养

(1)创造力的内涵;

(2)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3)创造力的培养。

(三)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1)了解:传统智力理论、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智力测验。

2)理解:智力、智商、离差智商、创造力等概念;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智力发展的特点、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3)应用: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智力开发、创造力的培养。

2、重点、难点:

1)重点:现代智力理论、智力发展特点、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2)难点: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

(四)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测验法。

(五)讨论、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讨论题:1、什么是智力?

2、怎么解释“第十名现象”?

3、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教学有什么启示?

4、创造力是伟人的专利吗?

5、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创造力的培养?

作业: 1、简述斯滕伯格三元理论。

2、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并阐述其给你的启示。

3、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4、如何在教学过程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实践:1、心理测验:创造力测验。

2、课堂体验:创造性思维训练

第三单元 情意观

第六章 情绪情感与学生发展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识记:情绪、情感、情商等基本概念。

2、理解: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情绪情感的作用、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类别和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等;

3、辨析: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4、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提高自我管理的情绪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积极的情绪情感观

方法目标

掌握理性情绪调节法

(二)教学内容

1、情绪情感

1)情绪情感的含义;

2)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3)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4)情绪情感的作用;

5)新课程改革与学生情绪情感体验。

2、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1)青少年学生主要的情绪类别;

2)青少年学生主要的情感类别;

3)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3、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

1)情商;

2)教学应促进青少年学生的情商发展;

3)克服不良情绪,提高自我管理情感情绪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1)理解:情绪情感的含义、情绪情感的作用、青少年学生主要的情绪情感类别、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2)运用:如何克服不良情绪。

2、重点、难点

1)重点:情绪情感的含义、作用、以及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2)难点:如何自我调节,控制不良情绪。

(四)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

(五)讨论、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讨论题:1、消极的情绪是怎样产生的?

2、探讨青少年学生应怎样克服不良情绪,提高自我管理情感情绪的能力。

作业: 1、分析并思考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有何特点?

2、如何促进学生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

实践: 1角色扮演:情绪情感的特点、情绪ABC

2、课外阅读或访谈:情绪调节方法的收集

第七章 意志与学生发展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记忆:意志意志品质意志过程意志的心理结构等。

2、理解:影响和制约个人抱负水平的因素、意志过程中的心理冲突、青少年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3、运用:青少年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情感目标

树立起积极的意志品质观。

方法目标

初步掌握培养意志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意志与意志品质

1)什么是意志;

2)意志品质。

2、意志行动分析

1)意志过程;

2)意志的心理结构。

3、青少年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及培养

1)青少年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2)青少年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三)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1)了解:意志过程、心理结构

2)理解:并识记意志的含义、意志品质、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青少年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3)理解并实践: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2、重点、难点

1)重点:意志的含义、意志品质和青少年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2)难点: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教学建议

建议采取讲授法、讨论法、影视教学法

(五)讨论、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讨论题: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健全?

作业: 1、结合书本知识,试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特征。

2、用心理冲突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你打算如何针对自己的意志品质不足之处来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实践: 1、负重越野对抗赛、负重爬楼梯对抗赛课外小组训练:学习影响意志品质的因素,及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

2、影视学习:观察意志力方面的影片,分析主人公的意志品质。

第四章 人格观

第八章 人格差异与学生发展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记忆:人格的含义、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心理危机。

2、理解: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结构与学生发展、人格动力与学生发展、人格适应与学生发展。

3、分析:艾里克森人格结构理论。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了解自己人格特点的兴趣,树立健全的人格观。

(二)教学内容

1、人格及其影响因素

1)人格的含义;

2)人格的基本特征;

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2、人格与学生发展

1)人格结构与学生发展;

2)人格动力与学生发展;

3)人格发展;

4)人格适应与学生发展;

5)教师人格与学生发展。

(三)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1)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人格结构与学生发展、人格动力与学生发展人格适应与学生发展;

2)理解:人格的含义和基本特征、艾里克森人格结构的八个阶段

2、重点、难点:

1)重点:人格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难点: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和艾里克森人格结构的八个阶段。

(四)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较抽象,适当放慢讲解节奏,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并积极配合思考。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测验法

(五)讨论、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讨论:什么是人格,心理学上的人格与伦理学上的人格有什么不同?

作业: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实践:心理测验:人格测验。

第九章 气质与性格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记忆:气质、气质的类型、性格等;

2、理解:传统气质类型特点、性格的结构;

3、运用:气质教育的意义;

4、评价:气质的差异、性格的社会意义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剖析自己气质和性格的兴趣

方法目标

初步掌握根据气质和性格特点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气质

1)气质的含义;

2)气质的类型;

3)气质的测量;

4)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

2、性格

1)性格的含义;

2)性格的结构;

3)性格的类型论和特质论;

4)气质与性格;

5)性格测量

(三)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1)了解:常用的气质、性格测量量表,性格的类型。

2)理解:气质的含义,传统气质类型、性格的含义以及性格的结构。

3)应用: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

2、重点、难点:

1)重点:气质的类型以及差异的教育意义;

2)难点: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

(四)教学建议

建议采取讲授法、讨论法和测验法

(五)讨论、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讨论题:1、气质有无好坏之分?在教育中如何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2、为什么说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作业: 剖析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典型人物的气质和性格特点。

实践: 心理测验:气质测验、性格测验

第十章 人格教育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记忆:人格教育

2、理解:健全人格的特征

3、运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情感目标:

初步树立健全的人格观

方法目标

初步掌握培养健全人格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当代教育视野中的人格教育

(1)人格教育的特点;

(2)人格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定位;

(3)新课程改革与人格教育。

2、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1)健全人格和学生健全人格的特征;

(2)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原则;

(3)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途径;

(4)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方法。

(三)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1)了解:人格教育的特点,人格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定位、新课程与人格教育;

2)理解:健全人格的定义、健全人格的特征、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原则和途径;

3)应用: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重点、难点

1)重点:健全人格的定义和特征;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四)教学建议

建议采取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讨论、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讨论题: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作业:1、请对自己的人格特征作鉴定,并谈谈如何通过自我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2、简述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实践:1、课外阅读名人传记,剖析名人的人格特点及该人格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2、剖析自己的人格特点,并思考这些人格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第五单元 行为观

第五单元行为观的内容与我校后边开设的教育学,教学法等课程内容有重合之处。由于我校专科学制仅有三年,所规定心理学课程学时有限,为了提高教学

效率,不使教学内容重复、所以不把第六单元列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供学生自学,不做相应的考试或考查。

第六章 活动观

第六单元活动观活动与心理发展部分多重儿童心理角度入手,其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学前心理学》有重合之处,学生主要课余活动及其指导与我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重合之处。由于我校专科学制仅有三年,所规定心理学课程学时有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不使教学内容重复、所以不把第

六单元列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供学生自学,不做相应的考试或考查。

第七单元 健康观

对于本单元,由于我校已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了不使教学内容重复、冲突以及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不把本单元列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做相应的考试或考查。

六、     考核方式

各教学环节考核占的比例:实践教学考核占40%(作业、实践记录、讨论等),理论教学考核(期末闭卷考试)占60%。

建议:在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相关考核时,需要学生记录实践过程;教师根据

学生的记录、作业等进行考核评价。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1.《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心理学教程》,叶一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9年出版(首选);

2.《心理学》,蔡笑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出版,2000年 5月出版(备选)。

(二)参考书:

1.《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版,2006年10月出版;

2.《西方心理学史》,张春兴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版,1998年5月出版;

3.《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多巴著.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6版,2003年10月出版;

4.《心理学基础》,黄希庭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