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

1.课程性质与作用

《公共心理学》是教育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概括了心理学的“一般”(general)知识和“基础”(basic)知识。使学生掌握未来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本门课程对于学生在未来教师职业中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科学教育观,做好学校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学习教育学、学科教育及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系列课程的打下了基础。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2.1 课程设计的理念:

(1)基础性

本课程是学生后续学习教育学、学科教育及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教育系列课程的基础性课程。而教学对象主要是教育类类低年级学生,从学生知识背景而言,对心理学缺乏系统科学的心理学知识,甚至对心理学还有迷信、神秘、难学的偏激性误解。因此在课程设计上首先突出基础性,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学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为心理学在其他学科和未来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2)实践性

本课程与学生当前心理实际和未来教师工作密切联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陈述性知识,还需掌握程序性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体现“学以致用”原则。强化对学生心理品质和教师素质的培养。

(3)以学法推动教法

对于学生而言,掌握学习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来自外界和自身的策略生成。以教会学生学习为出发点设计教学。

2.2课程设计的思路:

(1)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思路

围绕《公共心理学》教材,参考其他版本心理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利用网络资源,将作为导读导教的教科书与大量的课外阅读书有机地结合起来,再联系当前社会热点,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选取课程资源,并积极吸纳学科发展新成果,及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实际教育教学案例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一个丰富而系统的课程内容体系。

(2)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心理测验、心理实验、心理分析、心理训练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升心理素质。并加强学生对未来教育对象心理特点的掌握。

(3)教学方法手段的设计思路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基础、心理特征;针对本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案例教学”、“讨论”、“体验教学”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4)考核方式的设计思路

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并重。以过程性评价坐好课程质量监控,以结果性评价反思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