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禾国际娱乐城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纪委办 - 反腐倡廉
 
 
 
基层党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吁求
发表日期:2012年11月28日 编辑:admin
 

薛红亮

(盈禾国际娱乐城 思政部,云南,丽江,674100

摘要:基层党建是新农村建设的当然回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重要推动力,加强基层党建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吁求。必须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构建智力支持系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以民生建设促进党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创新工作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基层党建;新农村建设;保障

Primary-level Party Building:  the Intrinsic Appe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Districts

XUE Hong-Liang

(Lijiang Teachers College, Yunnan, Lijiang, 674100)

Abstract:  Primary-level party building i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districts, of course ,respond to. As an important entry point and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districts, Primary-level party building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intrinsic appe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districts. We must establish "excel" long-term mechanism to provide ideas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districts; strengthen primary-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to provide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districts; build intellectual support system to provide personnel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districts; buil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o promote the Party to provide material secur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districts; innovation mechanism for building a new system to provide mechanism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districts.

key wordsPrimary-level party building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districtsGuarantee

 

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其在加强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1]是建党90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组织优势。伴随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农民利益格局的变动,引发“三农”问题的深刻变迁,进而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加强和创新发出强烈的吁求。

    一.加强基层党建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1.基层党建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当然回应

党的基层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基层党建是实现农民富裕、农村进步和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深入审视新农村建设视阀下基层党建现况,问题不容忽视,困局亟待破解。

少数基层党组织活动浮于形式,忽视内容:活动的开展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热衷于玩文字游戏、翻新花样,大搞“面子工程”,不求实效,最终导致党员侧目,群众反感,“执政党最大最严重的危险是脱离群众” [2]更需高度关注。少数基层党组织工作作风不端正,忽视务实精神:不是在推动农村发展、增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上下功夫,而是把精力都用在想方设法吸引上级的关注上,或视党建工作为“虚功虚做”,大做表面文章以求上级满意。

基层党组织设置相对单一,与新农村建设的多样灵活性不相适应:市场经济在农村的深入发展,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及重新组合,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和融合等,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模式、组织设置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创新形成挑战;基层党组织重管理轻服务的着力点与群众的需求性不相适应:基层党组织是党与社会链接的触角,需要与时代共进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功能,以其先进性获得群众的认同感,然而,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愿或不会从管理向服务转型,与群众的现代需求相脱节,导致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心理认同感下降,其自身权威性也逐步削弱。

基层党建工作被经济建设所替代,工作地位大为弱化:显然,农村经济的发展并非新农村建设的全部,但是,一些基层党建工作中以抓经济发展替代抓党建的问题十分突出,导致党建工作被边缘化,“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常有发生。就党建抓党建,工作内涵大为弱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密不可分,两者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否则,将会面临某些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内容空泛,应有的驱动力和吸引力严重缺乏的尴尬境遇。

 2.基层党建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必须严格遵守和自觉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找准切入点,从基本入手,由基础开始,方可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领域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职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一定意义上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基层党建工程的有机统一。

基层党建,既是党建理论与新农村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焊接点,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空间主要在基层。尤其在当前农村社会个体日益自主化、结构日益分化和生活日益多样化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只有承载起对农村社会的协调与整合,服务和促进的使命,才能凝聚群众,赢得发展。

首先,基层党组织是协调农村社会关系的组织纽带。协调党与农村社会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党与农村社会关系的协调,取决于党对农村社会的服务与关怀,越是基层党组织,越能更好地发挥服务和关怀农村社会的功能,从而对协调党与农村社会关系越是有效。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参与农村社会、服务农村社会及关怀农村社会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党与农村社会建立协调协商关系可能达到的水平。其次,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社会协商体系发展的组织力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农村社会协商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路径。在当前我国社会自治与协商能力都不强的情况下,农村社会自治与协商体系的健康发展,不能不依靠一个主导性力量来支撑,显然,基层党组织是最佳选择。再次,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社会整合的组织机制。整合社会是政党执政的基础,关系到政党执政政策的实现基础。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农村社会整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形态,直接决定了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社会整合的重要组织机制。

    3.基层党建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毋庸置疑,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化,带来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在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社会个体日益自主及社会结构日益分化的状况下,党的基层组织呈现些许弱化趋势, “而在改革和发展这个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对新时期党建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重要性却在不断地增强。”[3]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党的基层组织必须而且能够有所作为,事实上,党的基层组织也正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基层党建有效融合于新农村建设之中,“找准基层党建工作于中心任务的结合点,从实际出发落实好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体现好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4]认准自己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位置, 不断提升主动性,以其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及时捕捉各种信息,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明确切入点,以最有效的方式贴近新农村建设,确定着力点,以最直接的途径推动新农村建设,使基层党建与新农村建设目标同向,节奏同拍,产生“共振”效应。通过建立基层党建与新农村建设“合二为一”的考核体系,基层党建资源和农村人才资源的优化整合,基层党组织领导、管理职能向引导、服务职能的转型,实现基层党建与新农村建设的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基层党建聚力凝心,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通过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服务理念、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强化基层党员服务群众的功能,为群众提供信息咨询、科学技术和政策法律等各项服务,以产业型、联合型、流动型和功能型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增强农村产业发展的活力,形成农民增收的“信息链”、“科技链”,实现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文化层次互补、专业技术互补、兴趣爱好互动等多方面的发展,以各种途径将广大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效地引导至新农村建设上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推进基层党建的对策建议

    1.围绕中心: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5]为使这一活动取得实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必须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创先争优活动以围绕服务群众这一根本宗旨出发,将服务群众的理念贯穿到基层党建全过程,积极营造重在服务和重心下移的氛围,在基层党员与群众之间建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完善的服务体系。着眼于新农村建设,致力于促进农民增收及农业发展,从服务理念、服务形式及服务内容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提高服务群众的主动性,提升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增强服务群众的有效性。承载着新农村建设理论,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群众、聚集资源的重要平台。

创先争优活动以围绕新农村建设实践这一基点展开。创先争优重在务实,关键在实践,由此决定了创先争优活动必须自觉地融入新农村建设这一重要实践中去,深入其中,认真调查研究,把握现状及发展方向,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实找准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寻求突破口,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确保各项工作积极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

创先争优活动以围绕人民群众为主体进行评估考核,将创先争优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如何,群众有着最真切的感受,并可促使创先争优活动群众满意的价值取向,从而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落实到新农村建设上。

2.把握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基层党组织既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又发挥着协商和沟通利益的作用,在各个方面来化解着农村社会的纠纷和矛盾,成为新农村建设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通过调整与整合,构建城乡协调、乡村联动、灵活有效,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体系。与此同时,坚持地域相邻、相互扶持、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原则,打破城乡、乡村、行业等界限,积极探索纵横结合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健全完善城乡联建、村村联建及村企联建等模式,着力扩大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覆盖面。

加强基层党组织资源整合,搭建党组织资源共享平台,适应流动党员增多及党员职责多样化的新趋势,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打破时空限制,推动基层党组织设置向多元化、立体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将支部建在网上”等新技术手段为载体的多种模式,着力改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党员队伍建设整体较弱的状况。

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推动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包容与开放,在面向党组织内部党员开展的同时,也要面向其它党组织党员,更要面向群众开放,形成以党员趣缘、情缘为基础的活动小组,充分利用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新活动载体。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影响力,加强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基层党组织在为群众服务的同时,赢得了群众的认同与支持,如此的良性互动关系也正是新农村建设必然所需。

    3.抓住关键:构建智力支持系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才能“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6]基层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人才的广泛吸收及科学配置,是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的关键,必须建立一套人才发现、选配与培养机制,汇集各方面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而持久的智力支持系统。

    首先,在努力培养“田秀才”、“土专家”等土生土长的乡村各方面人才的同时,着力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创造条件使其扎根乡村,争取上级组织机关、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等各类人才到乡村挂职或任职,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以“内选外聘、上挂下派、横向交流”的形式提升基层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注重人才的管理和培训,以提升党员素质为目标,积极尝试党员管理和培训的新模式,努力做到手段信息化,内容实用化,方式多样化,从而既强调了党员的义务,也尊重了党员的权利;既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也提升了业务技能;既武装了理论知识,也回答了现实问题。再次,创新人才激励关怀机制,以丰富激励方式为着手点,通过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精神激励、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等方式,为基层党员实现自我价值,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机会,同时,积极推进党内关怀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完善生活帮扶、思想关怀等党内关怀机制,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4.坚定方向:以民生建设促进党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基层党建的内在要求,基层党建与民生建设的有机结合,具体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更为注重民生建设的公平性、普惠性、创新性、协调性、效益性和公益性,谨防“被民生”、“虚民生”、“假民生”、“秀民生”和“画民生”等面子工程的发生。

首先,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一方面,为不同利益主体提供充分表达自己意愿和诉求的平等机会,以能及时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忧;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事关群众民生问题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充分听取和考虑各方面条件及承受能力,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其次,加强组织协调,形成民生建设的联动机制。整合财政、市场、人才、社会、资本等多方面资源,统筹规划,构建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多方协同、整体推进的民生建设工作格局,均衡民生建设各领域的协调发展。再次,完善民生政绩的考核机制,养成民生政绩观。扩大政绩考核评估主体,建立健全政绩考核指标,注重群众的“满意”度,将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义”,作为最大“政绩”,促使发展理念的创新及发展方式的转变,正确处理保民生和保增长的关系,真正实现使发展成果为人民所享。最后,完善民生建设的保障机制。健全公共财政、社会保障等制度,尤其是维护群体切身利益的各项制度,并力争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监督,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切实保障群众的权益。

    5.明确目标:创新工作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作为一种为了保障一定的利益而形成的约束性和保障性有机统一的规则,制度是现代国家实现其政治统治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工具。同时,从政党的视角来看,制度是党组织的基础,而制度化是党产生组织力量的关键。”[7]由此可见,加强制度建设对于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发挥具有根本性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制度意识。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渠道,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为制度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好制度约束和自觉落实的关系,不断增强其对制度政策落实的自觉性。其次,实践好制度落实的科学方法。一方面,细节决定成败,从点滴抓起,从细节抓起,精雕细刻;另一方面,讲究科学的方法,敢于创新,勇于开拓,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断尝试制度落实的新方式,新方法。再次,完善制度落实的工作机制。“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8]一是要建立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制,如推行“离岗告示制度”、实行“工作效能禁令”、完善“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最终实现政策到位、措施到位、领导到位和责任到位。二是提高制度制定的品质与水准。根据自身情况及新农村建设形势的变化,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完善基层组织相关制度,注重其协调性和科学性,使制度更具实效更合实际,为制度的有效落实奠定可靠的基础。三是完善相应的人事科学管理体系。对基层党组织制度落实情况,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和办法。将党员干部的政绩奖惩、提拔使用、评先树优、经济利益等和制度落实责任制挂钩。唯有如此,制度的落实才能得到实现并真正具有实效性和权威性,从而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2(2).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44

[3]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292.

[4]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4-72.

[5]本报记者.中央对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出部署[N].人民日报,2010-4-74.

[7]王海峰.资源整合: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实践基础[J].兰州学刊,2010(7:19.

[8]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6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教育论坛 | 留言本 | 网站声明               
--


校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新团片区|邮编:674100
版权所有:盈禾国际娱乐城 | 丽江师专行政邮箱:
ljszedu@163.com